华北日报
您的位置:主页 > 民生 > 文章正文

千亩耕地被违规占用17年,期盼开展实质性调查处理

       公平正义,国之基址。近日,贵州省威宁县龙街镇金星村的何某、邓某文、邓某银、何某云、余某明、康某、何某刚、杨某盘、何某某、何某全、李某发等村民联名致函有关部门,反映本村“杨家坪子”千亩耕地被违规占用17年、合法权益持续受损的问题。期盼以“还原千亩耕地事实、解决核心权益问题”为导向,对该千亩耕地属性及占用行为开展深度实质性调查处理,切实维护村民们的合法权益。
       
 
       其一,千亩耕地被强占17年,法定权益遭严重侵犯。自改革开放以来,本村“杨家坪子”(又名“尖石包”、“大老包”)地块是面积达千亩的连片耕地,一直作为村民包干地由各家各户依法耕种,是全村重要的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种植基地。该事实有本村老支书、原分地人员直接证实,全村村民亦可现场指认千亩耕地的四至范围与长期耕种痕迹。虽然我们村民未持有土地承包证,但数十年间千亩耕地持续种植玉米、荞麦、土豆等农作物的客观事实明确,地块用途始终为耕地,绝非相关部门所称的“荒山”。
       
 
       2008年,在未履行任何法定程序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强行占用该千亩耕地。既未出示省级以上政府批准的千亩耕地征收/农用地转用审批文件,也未与涉及千亩耕地的村民协商、未发布千亩耕地征地公告、未核查千亩耕地现状、未告知村民听证权利,更未给予任何针对千亩耕地的征地补偿,直接在千亩耕地上大规模种植松树,将连片千亩耕地强行改为林地。此举完全违反《土地管理法》《森林法》中关于耕地保护与征收的相关规定,侵犯了村民对千亩耕地的承包经营权与财产权,且该侵权状态已持续17年。
       其二,回避千亩耕地事实,缺乏实质性调查处理。17年来,我们就千亩耕地被占用问题反复向各级部门反映,但相关单位始终回避“千亩耕地”这一核心属性,未开展针对性的实质性调查处理,导致千亩耕地问题久拖不决。
       
 
       千亩耕地属性未认定,程序合法性成谜。相关部门从未对“千亩耕地”的历史耕种事实、连片耕地范围进行实地核查确认,始终未出具针对千亩耕地占用的合法审批文件,对“千亩耕地是否办理农用地转用、征收手续”、“是否获得省级以上政府针对千亩耕地的批准文件”等关键问题,仅以模糊答复搪塞,未开展正式调查及出具书面结论。
       千亩耕地补偿未落实,权益损失无弥补。即便暂不论占地合法性,按法律规定占用千亩耕地亦应给予合理补偿,但17年来,涉及千亩耕地的村民未收到分文补偿款。参照贵州省类似千亩级耕地征收案例中“补偿标准随政策调整补差”的处理原则,该千亩耕地的补偿标准、应补总金额、发放主体及款项去向至今成谜,疑似存在针对千亩耕地补偿款的挪用、截留问题,却无人核查追责。
       千亩耕地权属凭证未补全,权益无保障。千亩耕地被改为林地后,村民既未获对应的林权登记,也未保留原千亩耕地的权属证明,导致后续围绕千亩耕地的诉求缺乏合法依据,原千亩耕地权益受损状态无法终结。
       千亩耕地调查结论不客观,过程不透明。相关部门曾以“该地块为荒山造林”为由推脱责任,与千亩耕地长期作为粮食基地耕种的客观事实完全不符。且针对千亩耕地的调查进展、答复均未公开,涉及千亩耕地的村民只能被动等待,无法监督问题解决进程,我们保存的与相关部门处理同志的沟通录音,可直接佐证千亩耕地的真实情况。
       其三,恳请聚焦千亩耕地事实,开展实质性处理并公开结果。为了此事,村民们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第一次反映,被告知这是荒山造林,没有补偿,没有存在贪污、截流等问题;第二次、第三次反映,没回复;第四次反映,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说该地块是我们的,我们可以去打松果卖,意思就是各家各户的地自己去打树果卖。至于办证的问题,说是回去上报,但至今没有回复。如此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让村民们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我们坚决要求以“还原千亩耕地事实、实质性解决千亩耕地权益问题”为目标,落实以下处理措施及公开要求:
       
 
       1.实质性核查千亩耕地属性与程序合法性。依据《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组织专业人员实地丈量千亩耕地四至范围、核查历史耕种记录,结合老支书、原分地在场人员及村民证言,明确千亩耕地的核心属性;调取2008年至今针对千亩耕地的占用审批档案,核查是否存在合法手续。若存在违法审批或无审批占用,需书面告知村民违法事实及千亩耕地整改方案(如恢复耕地种植条件等)。
       2.实质性解决千亩耕地补偿问题。参照2008年以来贵州省及毕节市千亩级耕地征地补偿政策调整标准,精准核算该千亩耕地应补偿总金额,明确补偿款发放主体。对17年未发放的千亩耕地补偿款,督促责任单位足额补发,并参照同类千亩耕地案件“按调整后标准补差”的原则落实权益,同时公示千亩耕地补偿款的流转去向,核查是否存在挪用、截留、贪污行为。
       3.实质性补全千亩耕地相关权益凭证。若千亩耕地最终确定为林地,需协调林业、自然资源部门为涉及千亩耕地的村民办理对应的林权登记并发放林权证;若确认千亩耕地占用违法需恢复耕种,需明确千亩耕地恢复的责任主体与时限,重新为村民核发千亩耕地使用权凭证,确保村民原耕地权益得到延续。并将处理结果在当地政府网站公示(不低于15天),接受村民和社会监督。
       国家始终强调“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我省对农村乱占耕地尤其是大规模耕地的行为亦有明确处理规定。恳请有关部门摒弃“形式化答复”,真正下沉调查、聚焦千亩耕地事实推动问题解决,维护村民们自身合法的千亩耕地权利。 来源:安徽财经网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特别提醒:《华北日报》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